依据1997年出版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考试概要》(修订本),听力理解部分共包括三个部分:单人陈述﹑两人对话﹑新闻广播。所选材料可以是描述性﹑讲解性或说明性的反映平时生活的句子﹑对话及通常性的新闻报道和短评等,题材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科学﹑艺术﹑人文等等。其中出现的语法困难程度不超出大纲的有关规定,词语原则上低于大纲对四级的词语需要,但BBC和VOA中有个别新闻报道的用语或生词,需要考生能依据上下文猜测。背景常识应在考生学会或理解的知识之内,不会出现超出原文专门测试背景常识或智商的题目。
听力理解部分为客观测试型,共25道题目,需要考生从所提供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一个最好答案,每题仅限选择一个答案,多选无效,答错不倒扣分。
听力理解材料的录音由来自英美国家的专家录制,有英式也有美式英语,但不带明显的地方口音。录音的语速为120词/每分钟,只念一遍,在每一个问句后留有约10秒的间隙,供考生回答问题。考试时间长度共20分钟,原始积分为25分,在总分中所占比重为15%。
听力虽然是同意性技能,但听力理解部分的考试事实上是对考生进行听﹑读﹑理解和记忆能力的综合性测试。 它需要考生在听懂语言材料后,运用语言常识,如语音语调﹑语义﹑句法, 与调动非语言常识,如文化背景﹑知识, 推断并判断出合乎原文的正确答案。 但因为听力内容瞬间即逝的特征, 还需要考生具备肯定的记忆能力。 因此,听力考试对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讲, 一直是个颇具挑战性的项目。
那样怎么样提升考生的成绩呢? 那就要考生从听力测试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有些放矢地提早做些筹备:
语音语调:
只有学会标准的读音,熟知连读﹑重读﹑弱读﹑爆破﹑同化的英语发音特征,考生才能不受答案项中的语音干扰;知道美式与英式发音的异同,才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除去具备普通的语调常识外,还要特别注意口语中语调的表意功能,由于同一句话用不一样的语调,表达的是说话者或许完全相反的情绪和态度,如:陈述句一般用降调表示一定,而有时用升调,表达的就不是一定语气,而是相反,即不愿定﹑疑惑﹑惊奇等;一般情况下用升调的通常疑问句若用了降调,更多的是表示一定而非疑问。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很多的泛听,接触各种不同题材﹑不同语音语调的听音材料,才能为此做好筹备。
词语:
单词是构成所有语言的基础。大家强调的不是脱离大纲的难词﹑偏词,而是对大纲内的词语的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积累词组﹑习惯用语﹑成语﹑近义词﹑同义词及谚语等方面的常识。譬如,在问题中常常需要对原文解释(What does the speaker mean),而答案项一般用与原文不一样的词或词组表达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不彻底知道单词词组或惯用语,没足够的词语量,即使听懂了,面对四个选择也只能是束手无策。同时考生要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用英英字典查看,用英语的定义理解原文,潜移默化,才能更快做出反应。
句法结构:
学会不一样的句型结构,能够帮助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如: “No sooner …… than ……”, 假如大家知道这个结构,就了解它所表示的时间前后关系了。